德國國會大廈(德語: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Reichstagsgebäude 說明·資訊,簡稱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Reichstag 說明·資訊;官方名稱為「帝國國會大廈大會場」,德語: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äude[1]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米特區的一座建築。1894至1933年間首先是德意志帝國帝國議會,後來在威瑪共和國時期是共和國議會的議會會址。1933年毀於火焚二戰後遭到廢棄,東德在東柏林另建共和國宮以召開人民議會西德也在波昂聯邦大廈召開聯邦議院。1960年代該建築受到局部翻修,但是直到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的時候才得到完全恢復,此時根據建築設計師諾曼·福斯特的方案重建。從1994年開始每五年德國聯邦大會在這裡選舉德國聯邦總統。1999年開始它是德國聯邦議院的會址。
能源技術[編輯]


1990年代國會大廈的改建中顧及生態學問題是招標時的重要要求之一。大廈的暖氣和能源系統結合了太陽能技術、機械通氣、使用地層作為冷和熱儲藏、熱電廠廢熱發電和使用可再生材料

屋頂上的太陽能設備的面積有300多平方米。此外還有兩座以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來的生物柴油為燃料的熱電廠。這些供電設施可以提供國會大廈及其周圍的議會82%的電能。在夏季,一座吸收式冷凍機使用電廠的部分餘熱驅動來為大廈供冷。另一部分餘熱投入地下300米深處的水庫中,將其內的鹽水加熱到約攝氏70度並泵回地下,這些熱水可以在冬季用來取暖。另一個60米深處的水庫則用於存儲冬季的冷氣,也用於夏季供冷。通過這些和一些其它措施,國會大廈的年二氧化碳釋放量可以從約7000噸降低到400至1000噸。

大廈的拱頂也與能源技術結合,用來作為大會場的照明和通風。通過360個漏斗狀排列的鏡子將日光引入會場。為了避免陽光直射並引起會場溫度升高,一部分可通過電腦控制活動的鏡子可以通過太陽的位置改為反光鏡或遮光鏡。在漏斗的內部熱氣可以導引到建築的最高處,通過一個拱頂中心的圓洞排出。在其通道上它還經過一個熱回收設備,將部分餘熱收回。拱頂圓洞下有一個排雨水的裝置。瓦洛特在他的設計中就已經為了建築的通風而建造了許多通風管。這些通風管重新啟用。

Reference: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A4%A7%E5%BB%88